Monday, September 15, 2008

中秋節的傳說和故事

你门厅过什么中秋節的傳說?现在就让你知道中秋的来源!!!

有 關 中 秋 節 的 神 話 傳 說 , 以 嫦 娥 奔 月 的 故 事 最 為 著 名 。
漢 代 以 前 記 載 嫦 娥 奔 月 的 文 獻 , 有 下 列 三 種 : 《 文 選 》 卷 六 ○ 〈 祭 顏 光 祿 文 〉
注 引 戰 國 《 歸 藏 》 說 :

昔 嫦 娥 以 西 王 母 不 死 藥 服 之 , 遂 奔 月 為 月 精 。
《 淮 南 子 》 「 覽 冥 訓 」 說 : 羿 請 不 死 藥 於 西 王 母 , 姮 娥 竊 以 奔 月 , 悵 然 有 喪 , 無 以 續 之 。
( 姮 本 作 恒 , 為 避 淮 南 王 劉 恒 諱 , 改 之 。 又 恒 等 於 常 , 故 後 世 以 嫦 代 恒 。 )


《 全 上 古 三 代 秦 漢 三 國 六 朝 文 》 卷 五 五 輯 張 衡 《 靈 憲 》 :
嫦 娥 , 羿 妻 也 , 竊 西 王 母 不 死 藥 服 之 , 奔 月 。 將 往 , 枚 占 於 有 黃 。
有 黃 占 之 曰 : 「 吉 , 翩 翩 歸 妹 , 獨 將 西 行 , 逢 天 晦 芒 , 毋 驚 毋 恐 , 後 且 大 昌 」 。
嫦 娥 遂 托 身 於 月 。 是 為 蟾 蜍 。

嫦 娥 奔 月 的 故 事 就 在 這 個 基 礎 上 , 發 展 出 幾 種 情 節 大 同 小 異 的 傳 說 。


以 下 所 述 , 則 是 在 漢 族 間 廣 泛 流 傳 的 本 子 。

相 傳 在 遠 古 時 代 , 有 十 個 太 陽 一 齊 出 現 在 天 空 , 曬 得 土 地 乾 裂 , 海 水 枯 竭 , 不 聊 生 。
這 時 有 個 做 后 羿 的 英 雄 , 他 力 大 無 窮 , 能 開 萬 斤 寶 弓 , 射 殺 各 種 猛 獸 。
他 同 情 受 日 曬 之 苦 的 眾 多 百 姓 , 就 舉 起 他 的 寶 弓 , 一 口 氣 射 下 了 九 個 太 陽 。
並 嚴 令 第 十 個 太 陽 按 時 起 落 , 造 福 人 民 。

從 此 , 后 羿 的 名 字 傳 遍 了 天 下 。 後 來 , 他 又 娶 了 嫻 淑 美 麗 的 妻 子 叫 嫦 娥 , 夫 婦 倆 十 分 恩 愛 。
有 一 天 , 后 羿 在 打 獵 的 途 中 遇 到 一 個 老 道 士 。 老 道 士 很 欽 佩 后 羿 的 為 人 , 就 送 給 他 一 包 不 死 藥 。
並 告 訴 后 羿 , 只 要 吃 了 這 藥 , 就 能 長 生 不 老 , 成 仙 昇 天 。
后 羿 回 家 後 , 就 把 不 死 藥 交 給 了 嫦 娥 。

不 料 , 后 羿 的 徒 弟 蓬 蒙 , 心 存 不 良 , 想 偷 吃 后 羿 的 不 死 藥 , 成 仙 上 天 。
有 一 天 , 他 趁 后 羿 出 門 打 獵 的 時 候 , 偷 偷 溜 了 回 來 , 闖 進 嫦 娥 的 房 間 , 逼 她 交 出 那 包 不 死 藥 。
嫦 娥 迫 不 得 已 , 就 把 不 死 藥 全 部 吞 下 , 立 刻 身 輕 似 燕 , 直 衝 雲 霄 , 往 月 宮 飛 奔 而 去 了 。

由 於 嫦 娥 奔 月 的 那 天 , 正 巧 是 八 月 十 五 。
於 是 每 年 的 八 月 十 五 , 后 羿 和 鄉 親 們 , 就 會 在 月 下 擺 水 果 祭 月 , 表 達 他 們 對 嫦 娥 的 思 念 。
此 後 世 代 相 傳 , 人 們 就 把 八 月 十 五 定 為 中 秋 節 。

另 一 種 嫦 娥 奔 月 的 故 事 , 則 敘 后 羿 射 日 , 立 了 大 功 後 , 被 人 民 擁 戴 為 王 。
但 他 剛 復 自 用 , 亳 不 體 恤 人 民 , 所 以 老 百 姓 都 敢 怒 而 不 敢 言 。
有 一 天 , 后 羿 派 了 一 位 道 士 去 向 王 母 娘 娘 乞 一 種 仙 藥 , 吃 了 可 以 長 生 不 老 。
人 們 聽 說 這 個 消 息 , 個 個 愁 容 滿 面 , 深 恐 后 羿 的 殘 暴 永 無 休 止 。
幸 而 后 羿 的 妻 子 嫦 娥 十 分 同 情 人 民 的 處 境 , 就 把 仙 藥 偷 偷 的 吃 了 。
吃 下 仙 藥 後 , 果 困 然 身 輕 如 燕 , 飄 飄 然 地 向 月 宮 飛 去 。

除 了 嫦 娥 奔 月 的 故 事 外 , 還 有 兩 則 傳 說 也 和 月 亮 有 關 :
早 在 戰 國 時 代 , 古 人 就 傳 說 月 中 有 蟾 蜍 。
屈 原 在 《 天 問 》 中 說 : 「 夜 光 何 德 , 死 則 又 育 ? 厥 利 惟 何 , 而 顧 菟 在 腹 ? 」
根 據 聞 一 多 先 生 〈 天 問 釋 天 〉 中 的 說 法 , 「 顧 菟 」 即 蟾 蜍 ,

《 靈 憲 》 中 也 說 : 「 嫦 娥 遂 托 身 於 月 , 是 為 蟾 蜍 」 。
因 為 月 宮 中 有 蟾 , 所 以 人 們 俗 稱 月 宮 為 「 蟾 宮 」 。
又 因 為 「 菟 」 字 與 「 兔 」 字 相 近 , 所 以 另 有 一 種 說 法 說 月 中 有 白 兔 ,
不 管 是 蟾 蜍 或 白 兔 , 牠 們 所 做 的 事 就 搗 藥 , 即 不 死 藥 。

如 《 樂 府 詩 集 》 「 相 和 歌 辭 , 董 逃 行 」 中 就 有 : 「 采 取 神 藥 若 木 端 , 白 兔 長 跪 搗 藥 蝦 丸 蟆 丸 」 之 句 。

從 近 年 出 土 的 漢 墓 中 , 更 可 看 到 蟾 蜍 搗 藥 形 象 化 的 證 據 。
常 任 俠 在 ( 沙 坪 壩 出 土 之 石 棺 畫 像 研 究 ) 一 文 中 指 出 :
「 較 小 一 棺 , 前 額 刻 一 人 首 蛇 身 像 , 一 手 捧 月 輪 。
後 刻 兩 人 一 蟾 , 蟾 兩 足 人 立 , 手 持 方 杵 而 下 擣 。 右 側 一 人 , 兩 手 捧 物 而 立 」 。

上 文 所 謂 「 傳 說 中 之 桂 樹 」 , 即 指 下 一 則 傳 說 「 吳 剛 伐 桂 」 。
據 唐 朝 段 成 式 ( 八 ○ 三 ? ─ 八 六 三 ) 的 《 酉 陽 雜 俎 》 「 天 咫 」 說 :
「 舊 言 月 中 有 桂 , 有 蟾 蜍 。 故 異 書 言 , 月 桂 高 五 丈 , 下 有 一 人 , 常 斫 之 , 樹 創 隨 合 。
人 姓 吳 名 剛 , 西 河 人 , 學 仙 有 過 , 謫 令 伐 樹 。 」
吳 剛 伐 桂 的 傳 說 使 得 月 亮 又 增 添 了 幾 個 雅 緻 的 別 名 , 如 「 桂 月 」 、 「 桂 宮 」 、 「 桂 輪 」 等 等 。

中秋月饼故事永流传


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又来了,在人类已经登上月球的今天,究竟庆祝中秋意义何在?这里,就让我们重温一些有关中秋与月饼的故事。
  ◆ 拜月神话
  根据古书《礼记》说明,“天子春朝日秋夕月”,此处所谓“朝”“夕”皆为祭拜之意。唐朝开元遗事写道,“中秋夕上与贵妃临太液池望月”。而宋朝《东京梦华录》亦记录“中秋夜民间争餐酒楼玩月,至于通晓”。由此可知,农历八月十五日祀月赏月已经有三四千年的历史。
  ◆月饼起源
  中秋节为何吃月饼?月饼始于古代面食,三千多年前,江浙一带已有记念殷周太师闻仲的“边薄心厚太师饼”,一种简单的面皮包糖酱馅心圆饼。
  至汉朝张骞自西域带回核桃、芝麻与花生的种子后,市面上出现了新馅心高质量的“胡饼”、“麻饼”与“花生饼”。
  唐时,钦赐进士登第御宴的宫廷点心为“红菱饼”。
  一直到明代始有明确的记载“八月十五谓之中秋”。民间以月饼相送,取团圆之意,这也跟人们相传元末时朱元璋(另一说法 为其军师刘伯温)利用民间中秋互送和必食月饼的习俗,包字条于饼馅中,秘密通知大家统一起义行动的时间,一举灭元建明,从此月饼更被赋上了民族抗争精神的 化身意义。
  ◆团圆之意
  至于月饼何以能寓团圆之意。苏东坡绝句“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”,已经道出了人们中秋吃月饼盼团圆的愿望。古往今来普天之下,中华游子莫不“举头望明月,低头思故乡”、“每逢佳节倍思亲”。只要是炎黄子孙,不论离国多远、离乡多久,一到中秋就会想起月饼,眷念亲人。
  ◆月饼的创新与复古
  月饼成为中秋节日的食品后,品种不断创新,如最近本地某购物中心推出“月饼山”的噱头,这习俗在清代已有,清代乾清宫 供月御案的“月饼山”高达十数层,垫底巨饼直径数十尺重二十余斤而山顶小饼仅二寸大,三两重。皇帝拜月饼祈丰年后,把精巧别致的“迷你”小饼赏予宠妃,捧 酥香软糯的“敖尔合”满语即“奶子”月饼敬奉太后,将垫底大饼切开分赐众王公大臣、妃嫔公主、福晋命妇,每人一份。

秋詩詞

秋詩詞

你们看过吗?


《月下獨酌》 (唐)李白

花間一壺酒,獨酌無相親。
舉杯邀明月,對影成三人。
月既不解飲,影徒隨我身。
暫伴月將影,行樂須及春。
我歌月徘徊,我舞影零亂。
醒時同交歡,醉後各分散。
永結無情遊,相期邈雲漢。

《十五夜望月》 (唐)王建
  中庭地白數棲鴉,冷露無聲濕桂花。
  今夜月明人盡望,不知秋思落誰家。

《中秋》 (唐)李樸

  皓魄當空寶鏡升,雲間仙籟寂無聲;
  平分秋色一輪滿,長伴雲衢千里明;
  狡兔空從弦外落,妖蟆休向眼前生;
  靈槎擬約同攜手,更待銀河徹底清。

    《八月十五夜玩月》 (唐)劉禹錫

  天將今夜月,一遍洗寰瀛。
  暑退九霄淨,秋澄萬景清。
  星辰讓光彩,風露發晶英。
  能變人間世,攸然是玉京。

    《水調歌頭》(宋)蘇軾

  丙辰中秋,歡飲達旦。大醉,作此篇,兼懷子由。
  明月幾時有?把酒問青天。
  不知天上宮闕,今夕是何年?
  我欲乘風歸去,又恐瓊樓玉宇,
  高處不勝寒!起舞弄清影,何似在人間?
  轉朱閣,低綺戶,照無眠。
  不應有恨,何事長向別時圓?
  人有悲歡離合,月有陰晴圓缺,此事古難全。
  但願人長久,千里共嬋娟。

    《中秋月》 (宋)蘇軾

  暮雲收盡溢清寒,銀漢無聲轉玉盤,
  此生此夜不長好,明月明年何處看。

    《太常引》 (宋)辛棄疾

  一輪秋影轉金波,飛鏡又重磨。
  把酒問姮娥:被白髮欺人奈何!
  乘風好去,長空萬里,
  直下看山河。斫去桂婆娑。人道是清光更多。

    《彩雲追月/中秋》 (當代) 劉周

  花在此時落,月在此時圓
  人間天上,歌起舞飛旋
  鳳鳥還巢,更無狼煙
  寂寞了美嬋娟。
  波湧萬種纏綿,海底倒映天
  不教浮雲將月蔽,心想太平萬萬年。
  我有霓裳風吹動,水起漣漪歌撫平
  雲藏潛龍,月隱寒宮
  雲須染彩,月灑光暈
  彩雲追月,雲掩秋空
  月沾涼意,雲載清風
  才現歡欣,又惹愁生
  此憂誰解?誰是知音?
  且飲此杯,共語升平
  良辰易逝何如夢 。

                  ——根據《彩雲追月》樂曲填詞

     《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》(唐)劉禹錫

  塵中見月心亦閑,況是清秋仙府間。
  凝光悠悠寒露墜,此時立在最高山。
  碧虛無雲風不起,山上長松山下水。
  群動悠然一顧中,天高地平千萬裏。
  少君引我升玉壇,禮空遙請真仙官。
  雲欲下星斗動,天樂一聲肌骨寒。
  金霞昕昕漸東上,輪欹影促猶頻望。
  絕景良時難再並,他年此日應惆悵。-- (《全唐詩》)

    《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》(唐)白居易

  昔年八月十五夜,曲江池畔杏園邊。
  今年八月十五夜,湓浦沙頭水館前。
  西北望鄉何處是,東南見月幾回圓。
  昨風一吹無人會,今夜清光似往年。--(《全唐詩》)

    《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》 (唐)皮日休

  玉顆珊珊下月輪,殿前拾得露華新。
  至今不會天中事,應是嫦娥擲與人。 --(《全唐詩》)

    《中秋見月和子由》 (宋)蘇軾

  明月未出群山高,瑞光千丈生白毫。
  一杯未盡銀闕湧,亂雲脫壞如崩濤。
  誰為天公洗眸子,應費明河千斛水。
  遂令冷看世間人,照我湛然心不起。

  西南火星如彈丸,角尾奕奕蒼龍蟠。
  今宵注眼看不見,更許螢火爭清寒。
  何人艤舟昨古汴,千燈夜作魚龍變。
  曲折無心逐浪花,低昂赴節隨歌板。
  青熒滅沒轉山前,浪 風回豈複堅。
  明月易低人易散,歸來呼酒更重看。
  堂前月色愈清好,咽咽寒 鳴露草。
  捲簾推戶寂無人,窗下咿啞唯楚老。
  南都從事莫羞貧,對月題詩有幾人。
  明朝人事隨日出,恍然一夢瑤台客。 --(《宋詩鈔》)

    《中秋登樓望月》 (宋)米芾

  目窮淮海滿如銀,萬道虹光育蚌珍。
  天上若無修月戶,桂枝撐損向西輪。 --(《宋詩鈔》)

    《中秋》 (宋)戴石屏

  把酒冰壺接勝遊,今年喜不負中秋。
  故人心似中秋月,肯為狂夫照白頭。

     《一剪梅》(宋)李清照

  紅藕香殘玉簟秋。輕解羅裳,獨上蘭舟。
  雲中誰寄錦書來?雁字回時,月滿西樓。
  花自飄零水自流。一種相思,兩處閒愁。
  此情無計可消除,才下眉頭,卻上心頭。

春江花月夜
張若虛
張若虛,唐代詩人。揚州(今屬江蘇)人。曾任兗州兵曹。生卒年、字型大小均不詳。中宗神龍(705~707)中,與賀知章、賀朝、萬齊融、邢巨、包融俱以 文詞 俊秀馳名於京都,與賀知章、張旭、包融並稱“吳中四士”。玄宗開元時尚在世。張若虛的詩僅存二首于《全唐詩》中。其中《春江花月夜》是一篇膾炙人口的名 作,它沿用陳隋樂府舊題,抒寫真摯動人的離情別緒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,語言清新優美,韻律宛轉悠揚,洗去了宮體詩的濃脂豔粉,給人以澄澈空明、清麗 自然的感覺。中秋賞月,不能沒有此詩.

春江潮水連海平,
海上明月共潮生。
灩灩隨波千萬裏,
何處春江無月明!
江流宛轉繞芳甸,
月照花林皆似霰;
空裏流霜不覺飛,
汀上白沙看不見。
江天一色無纖塵,
皎皎空中孤月輪。
江畔何人初見月?
江月何年初照人?
人生代代無窮已,
江月年年望相似。
不知江月待何人,
但見長江送流水。
白雲一片去悠悠,
青楓浦上不勝愁。  
誰家今夜扁舟子?
何處相思明月樓?
可憐樓上月徘徊,
應照離人妝鏡臺。
玉戶簾中卷不去,
擣衣砧上指還來。
此時相望不相聞,
願逐月華流照君。
鴻雁長飛光不度,
魚龍潛躍水成文。
昨夜閑潭夢落花,
可憐春半不還家。
江水流春去欲盡,
江潭落月複西斜。
斜月沉沉藏海霧,
碣石瀟湘無限路。
不知乘月幾人歸,
落月搖情滿江樹。